临洮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促农增收
| 招商动态 |2013-06-08
日前,穿行在临洮康家崖农产品批发市场,好一派繁忙的交易景象。经过改扩建后,该市场实现了网上交易,年交易蔬菜量达100多万吨,实现交易额6亿多元,成为西北最大的洋芋集散地。据该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康家崖市场已建成了全国蔬菜价格信息发布系统,其400多个收购网点遍及省内18个县市区的160多个乡镇,产品远销广州、上海等30多个省市,被农业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定点专业批发市场,为农民致富增收架起了桥梁。
临洮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两都”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以四大支柱产业和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开发为重点,狠抓产业规划、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市场建设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该县通过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狠抓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县财政筹资450万元,扶持新建日光温室208座、塑料大棚3824亩。启动建设了临洮县花木市场,新增花木面积7000亩。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3.3万亩,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20.03万亩。如今,以洮阳镇为中心的3万亩花木高新技术产业区、以新添镇为中心的l0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区等7个规模大、效益好的产业基地和以洮阳南园马铃薯收后复种蔬菜示范点、辛店镇欧黄家马铃薯套大蒜等20多个县级农业综合示范点,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群,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布局。
为了强力推进市场化服务,该县坚持“区域中心建骨干市场、主产区和规模种养片带建产地市场、专业协会遍布全县”的思路,先后在水川区规划建设蔬菜市场9个,在县城规划建设花卉市场2个,在东北部洋芋主产区规划建设洋芋市场4个,使其成为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桥梁。目前,全县共建成农产品骨干市场13个、产地市场35个,新改建农产品市场4个。
在注重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该县大力发展专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通过签订产销合同,把分散的农户与企业、市场连接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拉长产业链条,既解除了农民后顾之忧,又为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原料生产基地。目前,该县共组建合作经济组织100多个,发展农村经纪人6000多人,全县基本形成了以骨干市场为龙头,产地市场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同时,积极探索推行新鲜农产品“超市+合作社+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引导奇乐超市等县内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蔬菜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有效减少了蔬菜流通成本,降低了终端销售价格。目前已有41个专业合作社、协会与11个超市签订了总量近200吨的蔬菜农超对接协议。
据统计,该县已累计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贮藏、购销企业400多家,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2012年,全县农业生产增加值完成11.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0元。农业产业化正引导当地农民步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